0422-0-2.jpg  

這系列在終局之戰推出前至少會有四篇,依照時間軸走到了號稱漫威最狂最無厘頭的星際異攻隊,還有鋼鐵人無意間造出的奧創,和比例超級小的蟻人,第二彈可說是一片歡樂呢,現在就來一起進入漫威的世界吧!~GO!!

 

 

 MCU #9 美國隊長2-酷寒戰士 (2014.03)

0422-9.jpg   

「就算你不認得我,你還是我的兄弟。」

如果說《雷神索爾2》,是我最不喜歡的MCU電影,它的下一部電影《美國隊長2》,則可以說是我心中的數一數二。風格跟前8部大相逕庭,雖然仍是部漫畫英雄片,但漫威電影第一次,這麼認真的帶入了寫實的風格、社會的議題。

漫畫英雄電影愛好者,幾乎沒有人不把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奉為經典。諾蘭讓英雄片不再只是小孩子的漫畫、或是只求娛樂效果的爆米花電影,而加入了人性與社會的探討,引人反思玩味。但同時也沒有失去娛樂性、以及原著漫畫的精神,特別是角色設計上,極為深刻、立體。我不敢說《美國隊長2》能達到《黑暗騎士》系列的高度,但至少,它是漫威電影中最有那種企圖心的。 

「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羅蘭夫人上斷頭台前,留下這句傳世名言,但在民主的發展歷史中,這句話其實也可以反過來說:「安全安全,多少集權假汝之名而行。」自由與安全的拉鋸,就是貫串這部電影的主軸。Steve Rogers從冰封中醒來之後,被Nick Fury招募進神盾局。雖然不再是打仗的軍人,但神盾局的各種任務也都是為了保護我深愛的國家,Steve是這麼相信著的,直到他在一次任務中察覺,神盾局似乎藏著很多秘密。

 

先是發現黑寡婦被Fury交辦自己不知道的「支線任務」,接著遍體鱗傷的Nick Fury突然到家裡來警告「誰都別相信」,隨即被神秘的面罩殺手幹掉了,然後隔壁的正妹鄰居竟是監視自己的神盾局探員,還是舊情人的孫姪女…...隊長充滿了困惑,70年前一切都那麼單純,自己只需要服從命令,打擊敵人,還有試著在心儀的女孩前不要手足無措。但在冰裡睡了一大覺起來,世界變了。原本滿腔的愛國情操,卻因為看見政府的另一面,而被掛上了一個個問號。跟黑寡婦一起抽絲剝繭之後,他才認清一件事:原來大戰時期對抗的敵人九頭蛇,其實從來沒有消失,只是化明為暗,滲透進政府、社會,悄悄地進行顛覆。安理會、神盾局,都已經被九頭蛇把持,正在進行一個大陰謀:「洞見計畫」─用監控機制+演算法,找出所有具潛在威脅性的對象後,預先予以剷除。 

 

電影裡面,是讓大壞蛋「九頭蛇」來做這件事情,於是我們的英雄可以義無反顧的對抗它、擊破它。但在現實生活中,九頭蛇的「洞見計畫」,不正是許多政府集權手段的縮影?美國在911之後,利用社會瀰漫的恐懼心理,順勢合理化了各種「預防性戰爭」,只要我說你有核武,我就可以打你,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到底發生什麼事,其實掌握話語權的也只有美國。有段時間,只要有「反恐」這個名義,政府可以放膽執行各種正當性有疑慮的監聽、逮捕、甚至軍事攻擊。這些,根本就是現實中的「洞見計畫」。人民渴求「安全」,是很正常的,為此犧牲部分「自由」,也並不為過。但在刻意製造恐懼後,用安全這個擋箭牌,迫使人民做出符合當政者利益的選擇、或是放棄其實不需放棄的權利自由,利用恐懼無限上綱政府的權力。電影裡面,把邪惡的責任推給了九頭蛇,但其實這巴掌熱辣辣的打在許多當政者臉上。

 

扯得有點遠了,但這些現實的投射,讓這部片擁有了MCU電影從未有過的深度與餘韻。除了優秀的劇本架構,這片的角色刻畫也是漫威電影中的傑作。我本來並不甚喜歡美國隊長這個角色,除了漫畫造型很蠢、是大美國主義的代言人外,那種有點古板的個性並不對我的味。但看完這片,我對這個角色的認同感陡然急升。

 

這片把美國隊長的心境刻畫得太令人揪心了。上一集的他,熱血、善良、單純,還有堅持到底的韌性,雖然這些都是很好的個性,但….你就會覺得這個角色太單面了;然而,那70年的冰封,徹底改變了當年那個大男孩。  

他成為了一個世界上最孤獨的人。

他認識的人幾乎全都死光了,世界也變成自己不熟悉的樣子,他跟當前這個世界格格不入,認同感面臨全面的崩壞。

被冰封前,好友在自己眼前墜入深淵;

醒來後,他變成不認得自己的殺手,想置自己於死地。

被冰封前,和心儀的女孩訣別;

醒來後,自己的戀人已是風中殘燭,他已無法兌現那支舞。

被冰封前,他為了心愛的國家慨然赴死;

醒來後,發現他信任的國家、組織,藏有太多的祕密。

被冰封前,他以為自己犧牲了性命可以終結敵人;

醒來後,他才從Zola口中得知,九頭蛇一直都存在,甚至還寄生在他所屬的組織裡持續壯大。

他並沒有放棄戰鬥,他還是那個 “I can do this all day” 的男人。但當他發現,神秘殺手就是以為已經死去的Bucky,那個震撼還是太大太大了。自己最珍視的摯友,必須形同陌路、以死相搏,這對堅強無匹的Steve來說,仍然是無法承受之重。 

0422-9-1.jpg   

所以最後那場戰鬥,Steve Rogers做了一件他這輩子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放棄。他放下了舉著盾牌的手,把自己的命,交給了那個已經不認得自己的兄弟。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處境下,隊長選擇了後者。明明對這個國家、這個世界有如此崇高的使命感,但他仍然沒有辦法對自己的兄弟痛下殺手,即便代價是自己的性命。

……這太令人心碎了啊。

雖然很老套的,被洗腦的Bucky一定會在這種時刻,出現一絲絲的自我意識,並且留了隊長一命,但這個過程已經幫電影拉出了滿滿的情緒張力和角色曲線。 

喔對了,這片的徒手肉搏場面也是漫威電影中表現最佳的一部,隊長在電梯裡撂倒一票特種部隊、或是跟Bucky那場格鬥,都極為精采。

經過這一片,我正式成為美國隊長的支持者。

其實這片還有很多值得記下的小細節,但,累了,也真的寫太多了。有機會再來補完。

 

MCU #10 - 星際異攻隊 (2014.07)

 0422-10.jpg  

「宇宙史上最重要的一場尬舞」

 

漫威影業持續往進化與突破的方向走著。上一部電影《美國隊長2》他們才嘗試了較為嚴肅的基調和社會議題,下一部電影又蹦出了新滋味─《星際異攻隊》。這部電影剛公布片名的時候,我真的是一頭霧水。首先,MCU已經第10部電影了,第一次有主要角色是我在看電影之前完全不認識的。其次,真心不懂台灣片商為何要翻「星際異攻隊」,直到現在我的注音輸入法都還是會自動選「義工隊」、「藝工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 (GOTG) 不能好好翻成「銀河守護者」或「銀河護衛隊」之類的嗎?

 

翻譯問題的確在台灣吵了一陣,甚至吵回美國,連導演James Gunn都耳聞了台灣的奇特翻譯,還在自己推特上跟美國觀眾分享,但美國鄉民反應很熱烈,似乎覺得台灣片商這樣搞很屌很有趣。(台灣之光?XD)至於角色知名度問題,在MCU開啟之前,台灣對於美國漫畫的認識本來就有限,電影和電玩遊戲是絕大多數人的資訊來源。超人蝙蝠俠不在話下,鋼鐵人美國隊長也算小有名聲。但星際異攻隊……Who??????? 這群傢伙,別說在台灣了,連在漫威漫畫裡面,也算非常邊緣的角色。

 

除了故事冷門、角色冷門之外,最冷門的其實是導演 (兼編劇之一) James Gunn。我自己那時候是沒聽過他的名字,但有看過一部他執導的作品─《撕裂人》。會去看,是因為這片相當出名……以超噁爛出名。事實上Gunn在執導GOTG之前,根本沒有拍過什麼正常的電影。美其名是風格獨特、創意洋溢,但更多人是認為他腦袋不太正常才會拍出那些神經病作品。

好了,現在你知道漫威影業那時候的決定有多奇葩了,「請一個腦袋裝了外星大便的導演+一群好萊塢打工仔的二線演員,挑了一組看起來又魯又鳥的漫畫角色,演出漫畫裡一段沒什麼人聽過的故事。」然後他們竟然期待,這部電影可以為MCU開啟新局?但這就是漫威影業能賺幾百億美金的原因,事後證明他們這種看起來像自殺的大膽嘗試,真他媽的成功。

 

《星際異攻隊》,可以說是「MCU裡的周星馳」。過去漫威的每一部電影,幾乎都會穿插一些零星笑點,但只有GOTG,是全片都以無厘頭為基調。例如男主角星爵片頭第一次以成年姿態出場時,就是一邊在廢棄星球尋找寶物,一邊隨著背景80年代流行音樂手舞足蹈,想咬他的小怪物被一把抓起,當成麥克風來玩。接下來他被敵人捉住,盤問他身分時,「你可能聽過我另外一個名字…..」鏡頭突然拉近臉部特寫、表情跩度增加300%,用故意壓低的聲音念出他的稱號,「….星爵」。

 

“WHO??????????????????”

敵人誇張的黑人問號表情和語調,全場笑翻。油腔滑調、耍帥失敗的星爵,用這段畫面宣告:這不會是一部正經八百的電影。

就如同電影宣傳文案說的:「這是一群星際魯蛇的故事。」GOTG的組成五人,都是非典型的漫畫英雄:星爵是個痞子盜賊,身世成謎;德克斯是頭腦簡單的大塊頭,滿腦子想著為妻女復仇;火箭是隻實驗室的改造浣熊,嘴賤又易怒;火箭的搭檔是棵看起來不太機靈的笨樹,會的語言只有 “I””AM””GROOT” 三個字,而且順序還不能錯。最正常的Gamora,是宇宙魔頭薩諾斯的養女、目前聽老爸的吩咐,暫時效力於出身克里星球的軍閥羅南,在這兩人的麾下殺人無數,擁有「宇宙最危險的女人」稱號。她沒有其他隊友這麼怪,但她是牽起劇情的重要關鍵人物。這五人湊在一起,從互相追殺到同仇敵愾,再變成患難與共的一家人。這個劇情主軸並沒有太特別,但讓這個老掉牙戲碼,變成一部打破當時票房紀錄、非常獨特的電影,有8成以上的功勞,要歸給導演兼編劇James Gunn他放進畫面的個人風格、還有為角色設計的對白台詞,讓這片的笑點連綿不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面向,是用極大的反差,顛覆或嘲諷傳統的英雄片。例如五人集結迎向最終決戰的那一幕,很公式的用了慢動作鏡頭,英雄們呈現一個「隊形」排列地走向戰場,但畫面裡面Gamora正在打哈欠、火箭正在抓該邊、Groot則一如往常掛著那張呆萌臉….

 

而在羅南要用力量寶石摧毀柴達星球的時候,星爵阻止他的方式,竟然是…..跟他尬舞?!!我那時候真的在電影院笑到靈魂出竅,尤其是看到星爵cue Gamora接棒的時候,Gamora猛搖頭的表情。這是在《銀魂》這種日本搞笑漫畫才會出現的橋段吧!(摔爆米花)但這片並不只有自嘲和搞笑,如果只是一味的無厘頭,觀眾不會在星爵與Gamora的調情中看到一閃即逝的粉紅泡泡、更不會在Groot講出 “WE are Groot” 後犧牲自己救大家的那場戲傷心落淚。Gunn用其獨有的節奏,讓人物的情感面得以在北爛對話中慢慢進展,五個魯蛇慢慢變成一個團隊,誇張但不矯情。除了前面已經提到的之外,甚至還留了幾條線給第二集用,像是星爵 & Yondu的父子情、Gamora & Nebula的姊妹情,都靠著第一集的鋪陳,得以在第二集開花結果。

 

這片角色很多,數量不下《復仇者聯盟》,但刻畫得依然很鮮明。雖然基調是搞笑,但Gunn還是讓觀眾知道,除了Groot以外的四個人,其實都有某些悲慘的陰暗面,油滑或嘴賤,可能只是武裝自己的面具。他們的過去傷痛、他們的性格缺陷,讓他們更能獲得觀眾的共鳴;曾經被排擠、被討厭、被嘲笑、被嫌棄,但發生過的事情讓他們找到了彼此,最終不只成為一個戰隊,而是一個家庭─這就是那句 “WE are Groot.” 如此催淚的原因。

 

在藝術風格上,這片因為星爵童年背景的關係,滿滿的80年代味道。除了台詞、佈景中的流行元素彩蛋外,音樂更是其中的靈魂。在本片之前,漫威電影有兩個每次都會被唸的缺點:平淡的色調、和平淡的配樂。色調的部分到《奇異博士》和《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有了明顯的平反,而音樂,則是GOTG的強項。Gunn並不只是用「舞曲大帝國」當背景音樂貫串全片,這些配樂歌曲與劇情當下情境的搭配,才是加分關鍵。

 

各方面都有一定水準,讓這隻 “underdog”,變身成當年的票房大黑馬,令人不得不佩服漫威影業的膽子之大、眼光之準。同時從這片我們也可以理解,當James Gunn身陷歧視發言風暴、被迪士尼開除、無法執導GOTG 3的時候,為何全球MCU迷會同感惋惜、而全體演員都願意幫忙求情 (德克斯的演員摔角手巴提斯塔,甚至直接宣告跟Gunn同進退),因為James Gunn真的是這場奇蹟的最重要推手。

 

MCU #15  星際異攻隊 Vol.2 (2017.04)

0422-15.jpg   

 

「一個老爸教我偷東西,威脅要吃掉我;一個老爸弄死我媽,然後逼我征服宇宙。」  

 

之前曾提過,續集電影背負「不進則退」的壓力。角色的新鮮感過期了、對導演風格也已經有所期待的情況下,新的一集《星際異攻隊》該怎麼更上層樓? 

 

導演James Gunn用這片給出的回答是:做好原本的工作,然後找一件事來升級。前作中讓人驚豔的幾個點,包括Gunn式幽默和藝術風格,本片至少都維持水準。守住了James Gunn的風格基調,無厘頭的笑點仍然連綿不絕,上一集鮮豔的色調、充滿巧思與80年代風情的配樂,這集也依然出色。相較於上一集更升級的,就是「情感的刻畫」。  GOTG第一集,五個星際魯蛇變成了一家人,Groot卻為了保護家人們,壯烈犧牲,這是情感曲線的第一個高峰。第二個高峰出現在星爵為了阻止羅南毀滅柴達星,用手抓住力量寶石、面臨灰飛煙滅之際,Gamora對他大喊 Peter, take my hand!!! 接著其他人也一起加入、共同承受寶石的力量。幼時的Peter在失去母親前、來不及握住她的手,那個遺憾終於在此刻獲得救贖。

 

 

而這一集,在這樣的情感基礎上,James Gunn做了一些深化。首先,陣亡的大Groot不僅保護了夥伴,也留下了自己的血脈─Baby Groot(按:雖然他們都是Groot,但小Baby跟第一集那棵大樹已經是不同個體了,第一集的Groot確定已過世。) 全片的開場,就是在一場跟怪物的打鬥中,讓還只幾個月大的Baby Groot盡情賣萌。全片只要有他出場的時候,都充滿了歡笑,而且不只是耍呆萌而已,這個小Baby的存在,激發了全員的母性光輝,小Groot就像是所有人的孩子 (特別是火箭),這讓這團隊更像一個家庭。上一集只看到對姊姊痛恨之情的Nebula,這一集也有更多的戲分,來鋪陳她心中的情結。「你總是想要贏!但我只是想要一個姊姊!」充滿傲嬌的恨意,其實是用來武裝心裡滿滿的不服輸、以及對認同的渴望。姊妹倆在薩諾斯手下,都吃了不少苦,不管是被剝奪原本的家庭、或是後來殘忍的訓練,她們必然擁有慘痛的童年記憶。在那個情況下,她們很可能只有彼此可以取暖依靠,但卻因為薩諾斯的偏心、及兩人的競爭意識,讓那種患難姊妹情被蒙上一層灰。從這集 (以及無限之戰QQ) 可以看得出來,內心深處她們仍然彼此關心牽繫。(只是用開飛機撞或是拿大砲轟對方的方式來表達.....)

 

 

而本集寫得最好的,當然就是Yondu。我願意把最多的篇幅留給這個角色。他是一個團隊 (破壞者Ravagers) 的領導人,卻因為處事不公,引起團體內部不滿,動搖了他的領導威信,進而導致叛變、殘殺、放逐這些嚴重的後果,讓這團隊落得分崩離析下場。那麼,Yondu真的有處事不公嗎?當然有,他是多麼的偏心星爵。不管這個地球混血小子多少次的欺騙、背叛,收到他的求救訊息,Yondu還是會立刻趕到。還為了幫助星爵,用整隊破壞者的命當賭注,參與了新星軍團與羅南的戰鬥。特別是第一集尾聲,Yondu在發現星爵掉包了寶石之後的那抹笑,我覺得非常生動,「好你個渾蛋小子啊,又被你耍了一次。」那個好氣又好笑的無奈表情,其實蘊含著非常深厚的情感,而且,其實要在看完第二集之後回去複習,才能深刻感受。

 

 

但,Yondu為什麼這麼偏袒星爵呢?第一集並沒有多作著墨,但第二集揭露了Yondu的過去,我們終於可以看見端倪。他從小就被賣掉當奴隸,過了一段朝不保夕的險惡生活,才被破壞者收留。但後來又因為理念和做法的衝突,被驅逐另立門戶。可以說他終其一生,都在顛沛流離、與亡命之徒為伍,從未感受過家庭的溫暖,直到有次收到任務委託,去地球接一個9歲的小男孩。這個男孩激起了Yondu人生中第一次保護弱者的念頭,他沒有把這孩子交給委託人,也就是小男孩的父親,Ego。他的直覺告訴他,Ego不是善類。他不希望小Peter跟自己一樣,有個破碎的童年,「這孩子由我來守護。」於是他把Peter留在了自己身邊,護他平安長大,還教了他一身盜賊本事。從YonduPeter的吵架內容、還有跟叛變下屬的對話,我們可以窺見,儘管Yondu拙於情感表達,總用「把他吃掉」之類的事情恐嚇Peter,但他無疑是把Peter當兒子看待。可是Yondu的背景,讓他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情感。他總要幫自己對於星爵的偏袒,賦予各種理由:他可以幫我們偷這個、他可以幫我們搶那個、他可以幫我們賺大錢……Yondu害怕被當成軟弱、他害怕一再失去,這些害怕讓他故作不在意、拒絕表露情感。

 

 

硬漢不說,硬漢都用做的─Yondu在最後用生命實踐了這件事。Peter在第一集之中,曾經在太空中把頭盔給了Gamora救命,但畢竟他也同時向Yondu求救了。這一集的尾聲,Yondu做了一樣的事情,但這次不會有人來救他。他跟Peter都很清楚,這是放棄了自己的命,換取Peter的。

 

這輩子我沒做什麼好事,但在死前,能救你一條小命,我很開心,兒子。

 

 

 

Yondu死前,和Peter的互動,還有曾經跟他鬧翻的守護者們,盡釋前嫌地來送他最後一程,給他一場風光的星際葬禮,都是這片最動人的部分。是很煽情,但我買單。那場煙火差點讓我第一次在看漫威電影時哭出來。另一個跟Yondu很類似的角色,是火箭。他們同樣倔強,都用帶刺的、硬派的外表,隱藏自己的脆弱與情感。他們兩人在被關在一起的時候,一番交心的對話,頗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覺,這也是火箭除了格魯特死亡 (還兩次QQ) 之外,最真情流露的時刻。反而是星爵和親生父親Ego之間的情感轉折,可能因為並沒有超乎想像的地方,Ego一如預期的黑化,所以缺乏太深刻的爆點。活體星球這個概念很讚,但這創意其實來自於漫畫原著。另外也差強人意的是Drax和螳螂女兩個角色。在Ronan伏誅後,雖然Drax說要繼續找幕後黑手薩諾斯算帳,但畢竟報仇的動力不再像上一集那麼強。於是,他就變成全職搞笑角了,這集還找了一個頻率超奇葩的螳螂女來跟他一搭一唱,笑點很足,但角色的情感面就相對弱了。尤其是螳螂女,雖然我對她的搞笑很有好感,但實際上她的戲分全部拿掉,對這部電影也沒有什麼影響。

 

 

讓人關心的兩個伏筆,第一個是席維斯史特龍和楊紫瓊等人的隊伍,其實是漫畫中的「初代星際異攻隊」,成員本來還有Yondu。會不會在之後還有戲分、甚至是出前傳,令人好奇。另一個則是本來會出現在本集正片中、後來因為劇情已經夠飽和而放在片尾的「術士亞當」,這就極可能是續集重點人物。提到續集,就不能不提到,在本片上映後沒多久,James Gunn就因為很久以前發表過的Twitter,涉及戀童及性別歧視,踩到迪士尼紅線,被高層開除,無法執導第三集。消息一出,影壇譁然。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這系列的靈魂就是James Gunn,換人之後會變好或變差,沒有人知道,但可以確定不會再是原汁原味的星際異攻隊了。所幸,在各方慰留聲浪、以及Gunn本人誠心悔悟道歉後,迪士尼給了雙方台階下,讓他重回GOTG 3。不過因為Gunn已經接下了重啟的《自殺突擊隊》導演,所以我們可能要過好一陣子,才會看到這群星際魯蛇的冒險故事,而且.....陣容可能也不再相同了....QQ

 

 

MCU #11  復仇者聯盟2-奧創紀元 (2015.04) 

 0422-11.jpg  

「我毀了我的家,救了這個世界。」

 

隔了整整三年,中間經過了四部電影,當年引爆話題的《復仇者聯盟》,推出了續集。不過,無論是引發的事前關注、抑或是上映後的各方評價,《復2》都遠遠不及前作。

某種程度算非戰之罪。漫畫「大事件」搬上大銀幕,頭一遭的新鮮感已過,觀眾胃口已經被養大,續集電影就會背負著「不進則退」的壓力。另外,整個MCU的架構也在持續「長大」,經營電影宇宙的兩大隱憂終於開始浮現:1. 各事件的關聯性和連貫邏輯開始出現問題;2. 為了整體劇情大架構的完整性,勢必有的單一作品會為了「功能性」而犧牲精采度,也就是被當成「過場」。

這些都是《復2》從開拍之初就已經預先背負的原罪。 

 

這次的大事件,劇組選定了「奧創」做為大反派,這個點子是非常棒的。一方面,在原著漫畫中,奧創的確曾經造成世界末日等級的毀滅,是一個夠分量的反派,而且是一個有「中心思想」的反派,這種角色通常比較有發展空間,讓故事有張力、也有說服力。此外,奧創作為一個人工智慧,也是當前熱門議題,雖然人與機器的關係、AI失控的危機,在過去很多作品都探討過 (其中的經典是《魔鬼終結者》系列),但人類與這些想像的距離,從未如此刻這般接近,而且還在飛快加速中。可惜,很棒的點子,常常毀在「執行」….我們就來看看,奧創這個反派,是怎麼「誕生」的。

 

洛基的權杖輾轉落入九頭蛇幹部手裡,被藏在斯科維亞這個虛構東歐國家,拿來做實驗。權杖裡的心靈寶石,被用來激發突變,製造可以當兵器的「超人類」。復仇者們得到線報,前來奪還,於是有了電影開場那段非常華麗的一鏡到底動作戲,六位英雄各顯神通,各帥一波。奪回權杖之後,Tony開始對其進行研究,而他的目標,是希望用心靈寶石的力量,製造一個人工智慧。為什麼他要這麼做呢?《鋼鐵人3》中,TonyPTSD (創傷症候群) 讓他得了恐慌症,雖然在那部電影中看似已經走出來了,但他心中仍有恐懼的種子。這也是為什麼,找到一個「解答」對他而言如此重要。這個解答,是「怎麼樣在外星人或其他亂七八糟勢力打算入侵或毀滅地球的時候能夠跳出來搞定一切我或是親朋好友們就可以不用遭遇生命危險比方說扛著核彈飛之類的」。 

 

Tony認為,這個用心靈寶石創造的人工智慧,就是解答。這個強大的AI,將會組成一支強大的機器軍隊,負責代替復仇者們守護地球。但他在研發過程遇到若干瓶頸,於是暫時擱置。沒想到,此空檔就變成AI失控的契機,它產生了自主意識,在幾秒內從網路上學習完了整部人類歷史,然後得到一個結論:「要讓世界和平,就要殺光人類、毀滅地球。」……物理上來說是沒錯啦,一個被毀滅的星球上,的確是不會有戰爭。但,奧創你到底是在什麼網路上學什麼歷史,才會得出「毀滅=和平」這樣的邏輯啊?「全球性的物種大滅絕」和「減少人類的數量」,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而星球毀滅後的和平,還具有和平的價值嗎?

 

人類是地球寄生蟲、禍害源頭、汙染元凶…這類概念的作品其實不在少數,像是漫畫《寄生獸》、或是新一點的電影《金牌特務》。但像奧創的邏輯這麼粗暴不通的很少,奧創可以說是一個有點笨的AI,學習功能整組壞了了。這個電影最基礎最根源的邏輯有問題,整片的說服力就已經先打七折了。奧創性格偏差,但能力可不差。迅速幹掉了Tony的虛擬管家Jarvis,然後用廢材拼裝出軀體,現身在正在開慶功趴的復仇者面前,講了一番他的歪理後逃跑,隨即跑去斯科維亞,找本片兩個重要的新角色結盟─快銀 & 緋紅女巫雙胞胎。

 

他們在MCU正片是第一次登場沒錯,但其實在《美國隊長2》的片尾畫面中,就已經出現過。這對雙胞胎在漫畫中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原著設定,他們是萬磁王的兒女 (而且緋紅是姊姊,電影讓快銀早12分鐘出生的意義不明),因為變種人的基因,所以超能力與生俱來。快銀形同漫威裡的閃電俠,速度就是他的武器;緋紅女巫則除了變種體質之外,另有其他遭遇,讓她擁有威力極大的「渾沌魔法」。 緋紅的能力不是開玩笑的,電影中她看起來只是會一些心靈控制和念力攻擊之類的,但漫畫中她可是逼近Omega級的變種人,曾經兩度導致毀滅性的「大事件」。她在遭受極大心理打擊之後,精神崩潰,失控的渾沌魔法扭曲了現實,第一次弄死了一堆復仇者、第二次則殺掉了上百萬的變種人。有人記得電影《羅根》嗎?裡面那種變種人幾乎已經絕種的末日氛圍,其實就是參考緋紅女巫發狂後的世界。

 

但在電影中,因為版權分配的問題,所以發生了很微妙的狀況。在福斯被迪士尼買下來之前,福斯擁有X-men / 變種人的電影版權、漫威影業則擁有復仇者的版權。快銀緋紅雙胞胎,他們有個萬磁王老爸,是變種人血統,但他們的活躍是在加入復仇者之後,所以他們是「唯二」漫威影業和福斯都有版權的角色。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快銀鬧雙包,分別由兩個不同演員飾演,出現在福斯的X戰警系列(未來昔日&天啟),以及漫威的《奧創紀元》。而福斯只能用「暗示」的方式,隱約點出萬磁王跟快銀的父子關係;漫威則必須把跟變種人有關的背景全部改掉,讓這對雙胞胎成為九頭蛇的實驗產物,力量來自於洛基權杖中的心靈寶石。不過,萬惡的九頭蛇….不對,萬惡的迪士尼後來買下了福斯的電影部分,正式宣告福斯掌握版權的變種人和驚奇四超人系列,都將回歸漫威娘家,未來很可能可以在MCU裡面看見他們。

 

講了一堆跟本片劇情不直接相關的雜事,沒辦法,實在是因為這些背景太有趣了,對吧?(謎之音:只有你覺得吧……)

言歸正傳,這對雙胞胎在《奧創紀元》中,是斯科維亞人,這是個動盪不安的國家。他們認為販賣武器的史塔克工業是讓他們家破人亡的元兇,所以視美國人、尤其是Tony,為殺父母仇人。所以在電影的前半段,他們是與復仇者為敵的。奧創也認為雙胞胎跟他「志同道合」,所以結盟要找復仇者的麻煩。奧創為了讓自己更強,他想到的方法是,去找這地球上最神奇的金屬+最神奇的人造細胞組織科技,幫自己打造全新的無敵身體。這段過程,拉出了兩條重要的劇情支線。第一條線,是雙胞胎跟復仇者的衝突中,緋紅用心靈控制整慘了幾乎全員的復仇者,她讓每個人看見幻象、也面對了自己心中最深刻的黑暗面與恐懼。隊長心中的陰影,基本上沒有超出《美隊2》的格局,就是他對過去的遺憾緬懷、映照他對現世的陌生孤獨。(詳見《美隊2》的文)索爾則看到了阿斯嘉的毀滅,非常清楚的預告了「諸神黃昏」。這部分等談到《索爾3》的時候再來討論。黑寡婦看到了年幼的自己,在蘇聯特務培訓機構「紅房」裡受訓時的樣子。這段鋪陳很重要,MCU的觀眾是第一次清楚窺見這個角色的過去。黑寡婦是到目前為止的唯一一個女性英雄,揭露更多她的心路歷程,能讓這個角色不再只是點綴男性英雄的「紅葉」,而更有主體性和故事性。蘇聯為了把這些小女孩培養成頂尖特務、殺人機器,不只摘除了她們的子宮,更對她們進行極為殘酷的訓練。這就是黑寡婦的軟肋,對自己的殘缺、還有手上沾染的鮮血,混雜著羞愧、悲傷、自厭等複雜情緒。這個發展,除了讓黑寡婦的刻畫更為深刻,為獨立電影鋪路之外,也讓她在這片中跟班納的感情戲更自然。

 

浩克中招之後,開始暴走,也因此開啟後來與「浩克毀滅者」的大戰。觀眾其實沒有看到浩克的心魔是什麼,不過浩克本身,其實就是班納的心魔。班納就是因為害怕自己控制不了浩克,才會想要隱姓埋名、遠離人群,避免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但很矛盾的,他卻跟浩克一樣,痛恨那種被當成怪物的感受,在感受到異樣眼光或質疑時,情緒的波動也會讓浩克呼之欲出。這份情緒,讓他跟Nat產生共鳴,在片中發展出曖昧的情愫,但也讓他最後選擇逃走,搭上昆式戰機消失無蹤。

 

岔個題外話,班納跟黑寡婦的感情戲,不免讓MCU觀眾質疑:嘿!你在《無敵浩克》中的女友Betty呢!她老爸Ross將軍 (後來升任國務卿) 都還繼續在電影中有戲分,怎麼Betty本人就跟不曾存在過一樣啊?可見漫威影業其實也默默地把《無敵浩克》當成半獨立的平行電影了,畢竟男女主角都已揮別MCU..最後,是鋼鐵人Tony。他的恐懼,其實就如本文前述,是「連復仇者都應付不來的地球威脅」,這也是他創造奧創的契機,可以說是整部電影的主軸。 嗯?是不是少了誰?啊~~~~~~~鷹眼大大。在復仇者中最容易被遺忘的平凡人,這次卻是唯一一個躲過女巫操弄的英雄,畢竟已經被洛基玩過一輪了,不想重蹈覆轍。不過在反制緋紅之後,被快銀修理,這段也鋪了他和雙胞胎後面的互動。

 

我花了這麼多篇幅,寫每個英雄被緋紅操弄的結果,其實在電影中,這段並沒有很長。短短時間內的情節,卻可以延伸出這麼多重要的劇情發展方向,足見這是本片設計+呈現得非常好的一段。

另外也很出色的一段,是英雄們暫時逃離一片狼藉的戰場,躲到一個和平安詳的祕密角落─鷹眼的家。除了鷹眼再度被用來當作功能性角色以免存在感太低之外,這一段英雄們的互動,無論是TonySteve的分歧、班納和Nat的曖昧、鷹眼和家人的相處、甚至是神盾局瓦解後的Fury,都幫每個角色的性格更加深化,對之後其他電影的發展至關重要。

 

奧創打造身體所拉出來的第二條線,帶出了本片另外一個新角色─幻視。「天啊這傢伙又是哪來的!」非漫威迷應該已經有點應付不了這麼多角色了。(謎之音:你哪來的自信覺得非漫威迷會讀到這一行的……) 幻視的身體,是奧創本來要給自己用,那個用釩合金和人造細胞組織打造的完美軀殼。但在奧創要把自己的意識上傳到這個身體裡面時,復仇者來鬧,結果沒上傳完就被搶走了。(之前花幾秒學完人類歷史、花零點幾秒駭進全球網路的奧創,上傳自己意識時卻像用撥接下載A片一樣慢?WTF 

 

而幻視的意識,則來自那個大家以為已經被奧創幹掉的Tony虛擬管家,Jarvis。原來老賈為了逃過奧創毒手,裝死躲起來,Tony發現之後,為了阻擋奧創上傳自己的意識,索性把這個能幹又聽話的AI先一步傳上去,然後「哈哈這裡已經有人囉(鬼臉)」。

 

……這邊是最讓人一頭問號的橋段。Tony你上次亂玩AI的結果,是弄出一隻你搞不定的怪物奧創,你是對老賈多有信心,才會覺得自己不會重蹈覆轍?然後索爾在能量不足無法啟動的時候,突然冒出來補上一錘,用比快充還神速的充電,喚醒了幻視。嗯?索爾你之前對Tony那麼不信任,現在卻來幫他一把、弄出這個你其實不瞭解的AI機器人?然後幻視誕生在這個世界上後,做的第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是看到索爾的披風很帥,所以自己也搞了一件?而且幻視就真的又善良又聽話又強大,不但不想毀滅世界,甚至心靈還純淨到可以拿起索爾的喵喵錘?

…….這一整段都可以感受到編劇滿滿的任性妄為。

 

有了幻視的加入,復仇者們戰力陡增,但還不足以阻止奧創要把整個斯科維亞噴上天、然後重重砸下的計畫。上一次有這麼大顆的隕石撞擊地球,可能要追溯到恐龍滅亡那次了。人類和全地球的物種,都面臨滅絕危機。 這時候,Fury突然帶著一整艘超巨型航母,出現在斯科維亞所在的高空,這航母還有足夠的救生艇空間,可以疏散所有人,好讓英雄們可以轟爆斯科維亞,把大隕石炸碎成不會造成地球滅絕的小隕石。我又出戲了。Fury你竟然可以有本事在神盾局覆滅瓦解後,集結這麼多人、搞出這艘巨獸,你之前到底瞞著神盾局幹了多少偷偷來的勾當啊!這資源規格不科學啊啊啊啊!根本就超可疑的吧吧吧吧吧吧!

 

都吐槽到這份上了,就把其他想吐槽的一起講講好了。

心靈寶石好棒啊!在洛基權杖裡面可以讓他洗腦別人、在九頭蛇手上可以用來製造出雙胞胎的「人工超能力」、Tony拿到則可以研究出奧創、裝在幻視腦袋上的時候卻可以讓他改變身體的物理性質和分子密度、還可以發射雷射打殘戰爭機器(?)….寶石這麼多功能,但這些功能間看起來卻又不相關、沒邏輯,只會讓人覺得編劇很懶,反正不能解決的事就丟給寶石解決就對了。

前面扮演復仇者敵人的雙胞胎,在緋紅深入奧創意識,發現他毀滅地球的陰謀後,立刻倒戈。雖然說發現那樣的陰謀後,不想當奧創幫兇可以理解,但雙胞胎也太快信任並融入復仇者的團隊了,拜託!本來是當成殺父仇人耶!整個轉折非常生硬。而被戰爭嚇壞、又自責曾協助奧創的緋紅,一度癱軟在廢墟裡自怨自艾。這時又是「說教擔當」鷹眼大大一番話,她立刻就判若兩人,可以用帥氣慢動作走出廢墟、用渾沌魔法大殺四方。鷹眼好棒棒啊!這點到滿的激勵能力,不當宗教領袖太可惜了!最後,是最多人幹譙的戲碼:鷹眼去救沒逃出來的小孩、快銀去救鷹眼,結果快銀竟然被奧創的機槍打成蜂窩,倒下前還講一句耍帥的遺言「你這次也沒看到我來對吧?」……喂喂喂喂!!!!!快銀會被子彈打到?你這是哪裡來的山寨快銀啊啊啊啊啊啊!你看看隔壁棚的快銀,人家可以追著子彈跑個八圈好嗎?根本就是因為快銀的能力太好用,必須弱化甚至賜死,免得之後劇本難寫。聽說本片也有拍一個快銀沒死的版本,但最後沒有採用。雖然說情有可原,但一個這麼有特色、在漫畫中也很重要的角色,就這麼草率的被收掉了,多少MCU迷或惋惜或狂怒啊!如同文章開頭講的,這片基本上就是「過場」意味太重,讓太多橋段都有努力自圓其說的斧鑿痕跡。不嚴謹的邏輯,讓我看得有點疲憊。 

 

但其實這片也沒有糟糕到不值一觀,娛樂性還是很足的。除了讓英雄的性格設定持續進展、用劇情埋伏筆,做好銜接接下來電影的準備外,動作場面的設計,也算是MCU前段班的。包括開場的一鏡到底、復仇者跟奧創海的對決、尤其是浩克大戰浩克毀滅者的那段,更是百看不厭。那段時間每個孩子都想要一尊浩克毀滅者玩具啊!(包括年近四十的大孩子...)

(……還是不要問憑什麼最後那拳可以讓浩克暈去好了…) 

(寫到現在這字數.....我也不要問好了.....Orz)

 

 MCU #12  蟻人 (2015.07)

 0422-12.jpg  

「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有場戰爭正在進行。」

 

在漫威影業的規畫中,MCU的第一階段被稱為「復仇者集結」,從2008年鋼鐵人開始,橫跨46部電影,結束在首個大事件《復仇者聯盟》。始於個別英雄起源電影、終於大事件的會師,十分合理。 但被稱為「新世界開啟」的第二階段,卻不是結束於第二個大事件《復仇者聯盟2》,而是《蟻人》。這個分階段和安排順序的邏輯,曾經引起漫威迷的一些爭議,很多人認為蟻人不該在MCU已經進展到7年後才登場。因為,蟻人其實是復仇者聯盟裡面很關鍵的創始成員。

這裡指的並不是電影裡面的主角二代蟻人Scott Lang (Paul Rudd飾演),而是把戰服傳承給他的初代蟻人Hank Pym (M. Douglas飾演)。這角色在漫畫原著中的重要性,不下於鋼鐵人。不僅跟Tony同是創立復仇者聯盟的元老 (所以漫畫中他們其實是同世代的人),事實上,連《復2》的反派奧創,其實也是Pym的發明。漫畫中的Pym,是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之一,神奇皮姆粒子的發明人,智商甚至比Tony Stark還高。而且戲分超多,隨著不同時期的能力和心理狀態,他有好幾個英雄身分。除蟻人外,他也是巨人 (Giant-Man)、以及黃衫俠 (Yellow Jacket)….沒錯,《蟻人》這片的反派角色,在漫畫中也是Pym本人。原著中他是個不太穩定的天才,甚至曾經精神分裂,毆打自己的妻子黃蜂女,所以國外鄉民提到Pym時,還會叫他「家暴俠」。XD

 

對於一個在漫畫中如此知名、本身也是初代復仇者的角色,漫威影業其實早在2006年左右就開始規劃他的獨立電影,跟《鋼鐵人》差不多同時啟動。而且那時候基調就已經定位為喜劇了,因為他們找的導演,是風格很獨特的喜劇鬼才─Edgar Wright

 

Edgar的電影有種微妙的幽默節奏,最近一部作品是2017年評價很好的《玩命再劫 (Baby Driver)》,更為人所知的是之前的《活人牲吃》。他是漫威的瘋狂粉絲,而且他最喜歡的英雄就是蟻人,所以他非常珍惜這個機會,也投入非常多的心思在這部片上。但很可惜的,他和漫威在意見上出現重大的分歧,不只延宕了上映的時程,甚至在2014年傳出震撼消息:Edgar退出這部他已經籌畫8年的電影。戲外的發展比戲裡更一波三折。據Edgar表示,漫威影業的強力介入是破局主因,他曾經用一句話來形容他的心碎:「我很想要拍一部漫威的電影,但漫威似乎並不想拍一部Edgar的電影。」我還記得那時候各種消息耳語不斷,從劇組到演員都傳出會更換,漫威影業第一次籠罩在這種反覆的烏煙瘴氣下,就跟華納DCEU現在的狀態一樣。

 

後來漫威影業改找拍過《沒問題先生 (Yes Man)》的Peyton Reed接手,蟻人一角也拍板由Paul Rudd飾演Scott Lang,紛擾總算塵埃落定,但檔期也因此落在了2015年這個時間點,蟻人確定缺席兩集《復仇者聯盟》。交代這麼多前言,其實是要說明《蟻人》這部片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這片在MCU中算是非常特別的,它的兩個定位,是過去其他漫威電影都沒有的:「劫盜電影」與「溫馨家庭喜劇」。

 

主角不是Hank Pym這個天才科學家,而是一個相對平凡很多的Scott Lang,整部片的「英雄主義」當然就會淡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更貼近一般人的視角和生活經驗。因此,《蟻人》可以說是MCU到目前為止,格局最小的一部片。格局小並不是一個負面的形容,相反的,在充斥超級英雄、外星怪物、動不動地球就要毀滅的MCU裡,這種風格反而是一種清新的存在。如果《蟻人》仍是以Pym為核心,你可能會看到一個跟Tony Stark有點類似的故事,觀眾大概就會膩了。新的編劇很巧妙的把漫畫中HankTony的瑜亮情結,移到上個世代去,變成HankTony老爸Howard Stark的衝突,讓劇情主軸不用放在Pym身上,卻仍然可以大概想像曾經發生在Pym身上的種種事蹟。Scott只是個有點小聰明的竊賊,沒有任何超能力,婚姻失敗、出獄後被生活逼到走投無路,唯一的牽掛是由前妻扶養的女兒。這樣的主角看上去根本就沒有任何光環,但這也是他被Pym選上、交付蟻人戰服的原因。因為Pym並不是要找徒弟或接班人,而是要找一個可以被犧牲掉的「棄子」。Scott在幫Hank Pym出任務前,得先接受他的訓練,也就從這裡慢慢帶出電影幾條主要的故事線。

 

主線是Hank的不肖徒弟Darren Cross,找到了他以前的研究成果,並且打算把據此研發出的黃蜂裝甲 (Yellow Jacket) ,製成武器大撈一票 (買主還是九頭蛇)Hank一來擔心會造成戰爭浩劫、二來不想自己的心血被外流販賣 (我覺得後者更多一點….),所以找來Scott代替他去偷出這套裝甲。這個主線,就是「劫盜電影」的路子。為了奪取某樣目標寶物,一夥人計畫怎麼潛入、怎麼分工,從事前準備、到計畫執行、然後是出狀況的應變。這個公式好萊塢一拍再拍,大家還是看不膩,因為總有變出不同新花樣的可能性。

 

以本片來說:

第一個亮點就是皮姆粒子的運用。可以縮小的能力,讓這個計畫增加很多有趣的發展空間、且能區隔其他劫盜電影。

第二個亮點在於執行主要計畫之前,他們有個前導任務:去某個舊倉庫偷某個不知道幹嘛的零件。但Scott到了現場才發現,喂!這哪是什麼舊倉庫啊!根本是新的復仇者基地啊啊啊啊!這場戲,讓Scott對上了復仇者之中的Falcon獵鷹,除了讓我們見識蟻人的戰鬥能力之外,也銜接上了之前的劇情,算是讓影迷可以驚喜一下的橋段。

而第三個亮點,則是本片的喜劇風格以及角色呈現。為了讓計畫順利執行,Scott找了過去一起闖空門的盜夥一起加入。而這些人跟他一樣,不是真正的壞蛋,反而是內心很善良、外表很搞笑的傻蛋。整場計畫因為有他們的穿插,笑料不斷。

Paul Rudd是個很不錯的喜劇演員,他習慣的表演風格並不是浮誇的表情動作 (例如星爵),或是犀利挖苦的嘴賤台詞 (例如Tony),而是一種更加溫和、帶點笨拙、自嘲意味滿滿的滑稽感,讓你會心一笑之後,餘韻卻能留存很久、慢慢發酵的那種。我很喜歡這種偏內斂的喜劇表演風格,給人很舒服、沒有壓力的笑料。這部片在劇組成員底定之後,Paul Rudd非常大程度的參與了角色和對白的設計,因此不只Scott Lang這個角色很有他的個人風格,其他地方也可以看見他的影子,例如讓Louis陳述事情時,配上情境+對嘴畫面的這個點子,就出自Paul除了「劫盜電影」外,本片的另一個類型定位,是「親情倫理溫馨家庭劇」。這部分的鋪陳雖然不是放在主線劇情,卻是整部電影最重要的氛圍和訴求所在。在特訓期間,Scott開始慢慢認識Hank,包括他的過去豐功偉業、還有他和女兒Hope間的緊張關係。Hope一來不滿父親為何從不說清楚母親過世的真相、二來氣他找Scott穿上蟻人裝執行任務、而不是自己。

 

看到這裡,我們可以發現ScottHank雖然一個是平凡小偷、一個是天才科學家,但在作為一個父親的身分上,卻是驚人地相似。他們都渴望拉近與女兒的距離,卻不得其門而入。這條親情支線,主題就是兩位父親的破冰之旅。在兜了一圈之後,Hank終於讓女兒瞭解,不讓她去不是不信任,是不捨得。而Hope的母親其實也是超級英雄,代號黃蜂女 (Wasp),同樣靠著皮姆粒子擁有縮小身體的能力,卻在將近30年前的一次任務中,為了鑽進導彈的外殼縫隙,決定冒極大風險縮小到比分子還小的程度,結果雖然解除危機,但也從此消失在量子領域。

 

嗯,這段鋪陳一方面可以破冰、一方面也埋了非常顯而易見的伏筆。看到這,我想影廳中應該有70%的觀眾心裡都在想:「等一下蟻人一定也會進去那個量子什麼鬼的領域他一定會

Scott那邊的破冰可就沒這麼簡單了,他跟女兒Casey的關係雖然很親密,但他一介更生人,沒錢沒工作,Casey的媽和繼父可不希望他整天出現在女兒身邊。Scott一開始為了擺脫這樣的困境,鋌而走險,重操闖空門舊業,才掉進Hank的局裡。但在相處過後,跟HankHope都產生了情感連結,對這次任務也產生了使命感。

在他心中,「當一個讓女兒驕傲的父親」這件事的意義,逐漸轉變。從一開始只想弄到錢,付得出贍養費和生活費,不用看前妻的臉色;到後來,他開始希望能夠做一些「對的事」,真正變成Casey心目中的「英雄」。於是,Scott這邊的親情支線又接回了劫盜主線。穿上蟻人裝的Scott和穿上黃蜂戰甲的Darren數回合對決,包括影史上最壯烈犧牲的螞蟻安東尼、還有影史上最迷你的火車出軌事故、捕蚊燈高壓電煉獄等橋段,最後導演更直接安排Darren挾持Casey

Scott表示:謝謝,這樣我可以一次搞定兩件事,幹掉反派以及在女兒面前變成英雄。

導演表示:其實是三件事喔,你還可以順便去一趟量子領域。

 

對,大家都猜對了,他真的為了打贏這場架,縮小到量子領域去。但因為他運氣好,所以他回來了。而且電影畫面中還曾出現一閃即逝的影子,依稀就是黃蜂女的輪廓。但,這是下一部電影的事情了。最後,就是非常迪士尼的溫馨家庭喜劇結尾,兩位父親都重新拉近了跟女兒的距離,反派也GG了。反派?對,本片是有反派的,儘管他沒什麼戲分和存在感。劫盜片本來就不一定需要大魔王,以《蟻人》來說,Darren Cross根本只是個不重要的功能性角色,那套黃蜂裝甲才是本體。因為格局小的關係,這片很容易有種「小品感」,但對我而言,這片的調性正好補上了MCU缺乏的那一塊,讓有了《蟻人》的漫威電影宇宙,風格更加多元。本片玩弄「尺寸」的攝影和電腦特效,帶來極佳的視覺效果,輔以Paul Rudd個人風格的幽默笑點貫串全場,讓本片成為MCU前兩階段中的「小清新」。

文_蜥蜴博士

  

「漫威電影宇宙模型神還原」電影影評懶人包#1~8#21   (第一彈) → http://bit.ly/2GsgZGx
「漫威電影宇宙模型神還原」電影影評懶人包#9~12#15 (第二彈) → http://bit.ly/2GuXQUj
「漫威電影宇宙模型神還原」電影影評懶人包#13~14#16(第三彈) → http://bit.ly/2GGsZ7B
「漫威電影宇宙模型神還原」電影影評懶人包#17~18#20(第四彈) → http://bit.ly/2GvcbjO
「漫威電影宇宙模型神還原」電影影評懶人包#19            (第五彈) → http://bit.ly/2GvccnS

 

覺得資訊有用的話,記得加入粉絲團喔

arrow
arrow

    陳山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