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0-5.jpg  

礙於篇幅的關係,將會把無限之戰有關於薩諾斯的部分單獨撰寫一篇,本次介紹的也是廣受好評的黑豹、雷神索爾(諸神黃昏),以及某種程度上串聯到無限之戰的蟻人和黃蜂女,一併放在本篇作介紹,除了黑豹氣氛稍微沉重點,諸神黃昏的無厘頭和蟻人的輕鬆風格,某種程度上就像是在緊張的劇情下面埋藏的搞笑橋段,讓人可以繼續期待後面的續作,漫威列車現在出發囉!

 

MCU #18  黑豹 (2018.02)

0422-18.jpg   

「跟台灣的黨內初選比起來,我覺得打一架決定誰是國王還比較文明。」 

好的,歡迎收看「因為目前只看一遍所以印象有點模糊如果有錯漏麻煩提醒我」系列的第二集,同時也是MCU的第18部電影《黑豹》。

榮耀時刻

不得了,這是漫威影業十年來,第一次在奧斯卡獎有所斬獲的電影,摘下了原創音樂、美術設計、服裝設計等三座小金人;另外原創歌曲、音效、音效剪輯、及最佳影片,則獲入圍。

在此之前,漫畫英雄電影多半背負著「小孩子玩意兒」、「商業爆米花」、「緊身衣派對」等負面標籤。雖然大導演李安拍了《綠巨人浩克》、諾蘭有《黑暗騎士》三部曲、希斯萊傑用生命為小丑這個角色拿下一座奧斯卡,但整體來說,影壇人士對英雄電影的主流印象仍然是「難登大雅之堂」。直到《黑豹》破天荒地翻越了這個藩籬。它獲得提名的不只技術獎項,更入圍了最大獎「最佳影片」。能入圍這個獎項象徵這部電影在各方面都是高水準,《黑豹》紮紮實實地幫英雄片爭了一口氣。但,我怎麼看這部片呢?

電影結束後,有種說不出來的異樣感,覺得和其他漫威電影好像哪裡不一樣。沉澱很久之後我才想通了答案:這是第一次看完後,對於主角英雄印象沒有非常深刻,但仍然覺得電影好看的。MCU我最喜歡的前幾名電影,都是透過敘事風格和情節鋪陳,把主角性格刻畫得很鮮明,成功打造出英雄/反派光環。而在這件事情上失敗的電影,通常都會得到我的負評。但《黑豹》很不一樣。整部電影名義上的主角,是黑豹Tchalla,但看完之後,我覺得整部電影的核心、以及真正得到「主角光環」的,是他的國家,瓦干達。導演嘗試用來感動人的,不是一個英雄角色,而是一個國家的故事。這樣的結構,在一般劇情片並不能說稀有,但以「英雄電影」來說,卻是一次大膽的嘗試。特別是漫威影業在過去的成功,都以各個英雄為基礎、以角色塑造為強項。或許這就是我身邊很多英雄粉絲,看完《黑豹》之後說很難看的原因,因為它不像典型的英雄片;而奧斯卡評審覺得好看、還首度讓英雄電影入圍最佳影片,同樣是因為,它不像典型的英雄片。

  

只是政治正確?

《黑豹》這部片,不只在漫威電影中獨樹一格,就連在好萊塢,都有其特殊意義。這部電影是一部很純的「黑人電影」,除了演員之外,編導、以及其他幕後製作,黑人比例之高,在好萊塢亦屬少見。這是因為這片的導演兼編劇Ryan Coogler,對這部電影在種族議題上的表現,有很高的期待。儘管近年來,種族平權的意識逐漸抬頭,但在西方社會中,仍存在著許多對黑人的歧視和刻板印象。「不平等」像一個神出鬼沒的幽靈,有時看不見它、但一趁你不注意就跑出來作祟。如果把美國所有的電影、電視劇裡面的黑人角色全部拿出來統計分析,你會發現這類刻板印象比你想像得嚴重很多 (比方說可以去比較「外科醫生」和「流氓」這兩種角色的膚色種族比例…)。英雄片作為一種類型電影,當然也會有這種問題。看看復仇者戲分最重的三位大將 (鋼鐵人、美隊、索爾),清一色白人男性。戰爭機器和獵鷹是黑人,但他們的地位基本上就是鋼鐵人和隊長旁邊的小弟。就算把觀察視角拉遠,看看超人、蝙蝠俠、閃電俠、水行俠、金鋼狼、X教授、萬磁王、獨眼龍、夜魔俠……這份白人男性英雄的名單可以寫個三天三夜。但黑人呢?過去只有《刀鋒戰士》系列是以黑人擔綱主角,而且這還是一位跟吸血鬼混血的反英雄。這下知道《黑豹》的獨特地位了吧!這是影史上頭一遭,由黑人扮演一個「血統純正」的英雄主角。不只角色,甚至整部電影場景都在非洲這個黑人的故鄉。這是第一次,「非洲」和「超級英雄」這兩個詞彙,做了這麼緊密的結合。這絕對不只是「政治正確」四個字這麼簡單。這樣的連結可以產生的影響,可能比你想像的深遠許多。做個實驗看看…….…來,「恐怖份子」。………..說說看,這四個字映入眼簾時,你腦中搭配的畫面是不是中東臉孔或裝束?

當某種身分 (種族、性別、性傾向) 反覆以某種形象出現在媒介內容裡,大眾對於「身分+形象」的連結,就是所有刻板印象的主要來源。要破除這種刻板印象,最好的方式就是反向連結,把該身分連結到截然不同的形象。而這件事一點都不簡單,並不是隨便拍一部片,把黑人設定得好棒棒 (像是把摩根費里曼變成上帝之類的) 就能夠達成。因為在既存印象下,要是逆向操作不夠自然、不夠有說服力,效果就會變成荒謬、突兀、滑稽,反而更加糟糕。

《黑豹》就是在這件事情上,做到了其他電影做不到的事。

 

Tchalla的故鄉瓦干達,由於古早時代一顆釩金屬隕石的撞擊,讓這國度成為地球上最神奇金屬的唯一產地。這種金屬神奇到可以創造超越時代的高科技,讓瓦干達成為富有、文明、先進的地方。而因為他們害怕這個優勢會引來他國覬覦、爭搶,於是索性用這高科技,落實裝窮的鎖國政策,讓全球都以為瓦干達只是個農業國家。這是這部片的第一個亮點。瓦干達擁有各種高超科技,但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根─非洲大陸。所有炫目的科技、未來感的陳設和裝置,都跟傳統非洲部落文化的元素,進行了極為巧妙的混搭。從城市風貌、服裝風格、到背景配樂、甚至演員的口音,劇組對於「傳統 x 未來」的融合下了非常深的功夫,從來沒有哪個作品,能這樣呈現非洲。光是欣賞這些小細節,本片就已經值回票價。這些融合至為重要,就如前述,反向連結要做得自然,才有意義。《黑豹》就在一個夠自然的情況下,讓黑人成為英雄、讓非洲國家成為全球最先進的地方。

  

 0422-19.jpg  

【瓦干達的抉擇】  

當然,這部片的成功不會只是因為藝術風格和氛圍營造。剛才說到「瓦干達」這個國家才是本片主角,那麼主角的境遇轉折,就是這部電影能否打動人心的關鍵。我們就來看看,瓦干達在本片中曾經面臨的兩個難題抉擇:

Tchaka vs. 恩喬布」

Tchalla vs. Erik

這兩次價值衝突對立,反映的是理念、而非私利。正因如此,本片的格局才從「英雄」拉高到「國家」。

Tchaka是男主角Tchalla的父親、前任國王,恩喬布則是他的親弟弟、左右手。25年前,這對兄弟遭遇了一次理念衝突,Tchaka發現弟弟偷走國寶釩金屬、並走私出去。但恩喬布並不是為了賺錢,他認為瓦干達無權獨攬所有釩金屬帶來的進步與利益,應該分享給所有仍受到壓迫的非裔黑人,讓他們可以推翻強權、獲得自由。他心中的「我們」,是所有黑人同胞。但Tchaka是瓦干達的國王,他認為自己必須為了人民著想。這些寶藏,屬於瓦干達,把國寶外流的人,就是侵害了自己的人民、就是叛國。他心中的「我們」,是瓦干達的國民。

 

於是在擦槍走火之下,這個衝突,釀成了第一個悲劇,Tchaka親手殺了自己的弟弟恩喬布。而這個悲劇催生了一個更大的仇恨。恩喬布在奧蘭多有個兒子,就是本片的主要反派Erik。本來的他只是普通的黑人少年,但在父親遇害之後,心中的仇恨讓他決心繼承父親意志,要改變瓦干達。仇恨,也同時扭曲了他的心靈,讓長大後的他殘忍好殺、不擇手段,在特種部隊、傭兵、和歹徒的生涯中,得到了Killmonger (殺人機器) 這個外號。經過一番波折後,他返回了他不曾踏上的故土─瓦干達。並且宣示他的血緣,有資格挑戰王位。已經繼任國王的Tchalla,雖然不相信Erik對父親的指控,但一方面尊重祖訓規範、一方面有自信擁有神奇「黑豹之力」的自己不會落敗,於是接受了挑戰。但沒想到,Erik贏了。

  

Erik成為新任國王後,也依古法獲得了「黑豹之力」,戰力大增、狂氣更甚。他毀了所有「黑豹之力」來源的心形藥草,防止任何人擁有可以對抗他的力量。除了在瓦干達實行他的暴力統治外,更重要的其實是實現父親多年前的理想,準備把大量釩合金分配到世界各地的瓦干達間諜手中,以策動政變、發動戰爭。同時,對戰中落敗的Tchalla,在重傷下被丟下瀑布,九死一生。卻得到女友、妹妹、母親等盟友的協助,僥倖撿回一命,同時用女友偷來的唯一一棵藥草,重拾「黑豹之力」。這段過程中,Tchalla終於知道了1992年的真相,震驚無已。他從來不知道自己尊敬深愛的父親,竟也曾有過手刃手足的黑歷史。心中對於家庭、王位、國家、以及自己,都陷入了掙扎與矛盾。此刻的糾結,比25年前的更甚。Tchalla面對的,是一個其實比他更有說服力的敵人。Erik不但有王族血統、還是被自己父親變成孤兒的受害者、更在符合祖訓規範的挑戰中獲勝,他的統治基礎無懈可擊。而且Tchalla深思了恩喬布和Erik父子的想法,明白他們的觀點也並非無理,自己與父親,才是自私的那一方。自己於情於理,到底有什麼資格去跟Erik爭?

  

最後,他想通了。他明白父親及自己,都有錯誤或偏狹之處,但現在的Erik,也走上了一條自己無法坐視的極端道路。所以,儘管這樣會變成「破壞秩序」、「輸不起」的那方,他也決定扛起這些包袱,再次去挑戰Erik。因為,對於過去錯誤最好的彌補方式,就是親手矯正。最後的一場大戰,Tchalla取勝了。但他知道,這場勝利,他並不是個全然站得住腳的贏家。他用謙卑的心境,扶著僅剩一口氣的Erik,去欣賞瓦干達的日落。對Erik來說,這塊如此陌生的土地,卻是他此生隨時心心念念的故鄉。生命的終點能跟死前終於和解的血緣兄弟,一起看見這幅美景,也算是一種無憾的圓滿。漫威沒有哪部電影,能把正反派決戰後的結局,拍得如此意境高遠。這場戲,讓我覺得它入圍最佳影片實至名歸。

  

代結語─黑豹兄弟

這系列文章中,我屢次用「最迷人的反派」來形容洛基。直到《黑豹》這部電影,他才出現了超強力的競爭者─Erik Killmonger。洛基是因為Tom Hiddleston這個演員個人魅力,幫角色加了超級多分,而Erik則是在一個極佳劇本下,形塑出來的獨特反派。

  

麥可.B.喬丹,跟導演Ryan Coogler不是第一次合作。他們之前拍的《金牌拳手》,就頗獲好評,喬丹很清楚導演對於種族議題的想法,也很能掌握詮釋的力道。除了一身精雕細琢的肌肉外,他的氣質也把Killmonger那種憤世嫉俗表現得入木三分。但這反派的真正魅力,還是來自於劇情設定。漫威電影之前從來沒有一個如此具有正當性的反派,某種程度來說,他根本是個有點壞的悲劇反英雄,他的立場比很多英雄更有說服力。也因為這樣,他跟Tchalla之間的價值之爭,才會如此有張力並令人糾結。相反的,主角Chadwick Boseman在本片的表現,反而不如喬丹亮眼。黑豹在《內戰》裡的戲分,還更帥氣有魅力,特別是他從悲憤追兇、到原諒Zemo時講出的那番話,在不多的戲分裡展現出這樣的角色轉折張力,是很棒的。這片作為角色的起源電影,如果要打安全牌,當然該把光環更聚焦在他身上。但導演和漫威影業的企圖心和膽識,顯然不僅如此。黑豹的亮度也許還不如之前的演出,但整體來說卻成就了一部偉大的英雄電影。

 

MCU #17  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 (2017.10) 

0422-20.jpg   

「跟我工作上的朋友一起打我家暴的姊姊。」

 

寫到第17部電影了,這好像是目前唯一一部只看過一次的。因此只能用殘存的記憶寫了,有錯漏請提醒我。早在《復2》,我們就看過《諸神黃昏》的情報。索爾被緋紅女巫的念力影響,看到了自己心中的恐懼被投射成幻象:海姆達爾那可以洞悉一切的雙眼,變得空洞,並且抓著他怒吼:是你!你的力量把我們全都帶向了死亡!索爾滿心不安,於是趁大家在鷹眼家休養生息的時候,跑去找賽維格博士討論他看到的幻境。而賽維格博士帶他去了一個叫「視界之水」的地方,讓他看了更多幻境:他看到了六顆無限寶石齊聚,導致一切的毀滅。

很明顯的,第一段在為很早就定名《諸神黃昏》的索爾續集鋪路,第二段則是MCU第一次完整點出六顆無限寶石的存在。但在拍這兩個片段的時候,《諸神黃昏》和《無限之戰》應該都還沒有進入前期製作的階段。所以導致這兩個片段,和我們後來看到的電影落差很大。直到這個時候,大部分人都還覺得,《雷神3》必然會是一部黑暗、沉重的電影,索爾的故鄉阿斯嘉,將會遭遇可怕的浩劫。這可能要從「諸神黃昏」的典故談起。之前曾提過,奧丁、索爾、洛基等等,這些漫畫中的阿斯嘉外星人,其實都取材自北歐神話,漫畫反過來逆推這些神話的來源,其實是這些「外星人」在史前時代造訪地球後留下的神格化傳說。

 

那就來聊一下我本身滿感興趣的「北歐神話」。地理上的「北歐」,指的是斯堪地納維亞半島,也就是瑞典、挪威、丹麥、冰島、芬蘭五個國家。不過「北歐神話」並不包括芬蘭,因為芬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體系。北歐神話跟世界上其他文化中的神話,有非常大的不同。其他文化中的神話,強調諸神是創世者、是宇宙秩序的維持者、是高於凡人、不滅不朽的存在;但北歐神話,非常強調「毀滅」的描寫,世界觀中不存在「永恆」,即使是神也一樣。因此,「末世」就是北歐神話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毀滅」是一種美學,「諸神黃昏」就緣起於此。在諸神黃昏中結局是諸神全數陣亡、世界焚毀在一片火海中。這是因為北歐神話相信當萬物消亡,新的生命將再次形成,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環的。(以上兩段節錄自Tips GO平台,不過該文原本也出自我的手筆。)神話是這樣,漫畫呢?漫畫基本上有抓住神話的精神,讓諸神黃昏變成一種循環的開關。所以漫畫裡上演過好幾次的諸神黃昏,每一次的大災難,始作俑者都不同,每一次的毀滅與重生,奧丁、索爾等神祇、以及他們的所在地阿斯嘉,也會經歷不同的生命起源歷程。

電影上映前,我對這部電影充滿了各種複雜的猜測與想像:會參考多少原本神話的設定呢?會選擇漫畫中的哪一段劇情當藍本呢?會如同《復2》預見的那般慘烈嗎?前兩集如此平庸,第三集能扳回些顏面嗎?上映前的預告,就已經知道反派是海拉、以及她輕易的捏爆了索爾的喵喵錘,電影會怎麼設定海拉的身分與動機?喵喵錘能否重生?索爾如何找回力量?於是,雖然前兩集很讓我失望,我還是拉高了對於第三集的期待值。進到電影院,第一場戲,就是火巨人Surtur跟索爾的綑綁play.呃不對,我是要說對手戲。這讓我心情有點複雜,因為Surtur其實是漫畫中主導諸神黃昏的其中一個大魔王,能看到這角色出場是開心的。然而......這麼早出場顯然是一個領便當的sign,再加上大反派的位置已經有人卡住了……果然,很快他就GG了。

但這時候我心情更複雜了,因為這整場戲,索爾一、直、在、搞、笑。

蛤?

索爾前兩集當然也是有笑點的,特別是他是一個很喜歡用臉擦玻璃的金髮壯漢。但跟這集的第一場戲,那個節奏感還是不一樣的。之前是嚴肅電影穿插零星笑點,可是本片一開始的味道,簡直就是部搞笑片。 

我帶著些許困惑、些許不安,繼續看下去。結果證實了我的感覺─這真的是一部搞笑片。而且,很好笑。一邊被劇情牽動大笑的時候,我不停地想到星際異攻隊。雖然兩位導演的風格有些許不同,但都把無厘頭當成電影的基調。GOTG是從起源電影就這樣,所以沒什麼大問題,那就是一種風格的定調。可是,索爾不是。在本片之前,索爾已經有兩部獨立電影、也在兩部《復仇者聯盟》中現身,他的角色曲線和性格,其實已經被觀眾所熟悉。他雖然有點莽撞、自戀、衝動,但整體來說,他還是一個有威嚴的帥氣角色。所以我必須承認,整片看下來索爾的角色讓我有輕微的「破格」感。而且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種破格感、加上我有太多的先入為主,我感覺這片的笑點雖然多,但就是比GOTG來得更刻意,很多時候不是順著劇情萌生,而是為了符合喜劇的套路而硬塞。(不過這是我只看過一次的當下印象,也許二刷會改觀。)

然而還是必須佩服漫威影業、以及導演Taika Waititi,前兩集的平庸或許真的就需要這種大破大立,才能在一切仍然銜接的情況下「軟重啟」。雖然我覺得稍微有破格和斧鑿的問題,但第三集無疑是遠勝前兩部作品的佳作。回到作品本身,這片在劇情主軸的走向我很喜歡,在很多面向都讓角色和故事背景有所「成長」。系列的第一集,索爾的成長在於證明自己擁有匹配雷神之錘的素質;第二集,索爾的成長在於….嗯這片跳過;這一集,索爾要證明自己,我是雷神索爾,不是錘神索爾。本片是第一次,讓索爾真的像個主角,而不是把亮點都集中在洛基身上。

 

先來談談洛基。這個MCU「最迷人反派」,在前兩集從奧丁的兒子變成養子,從王子變成野心家,從索爾的弟弟變成敵人。這一集,他也經歷一場很不錯的轉變。他被復仇者聯盟擊敗,還失落了權杖及上面的寶石,但他並未放棄自己的野心。他把奧丁藏了起來,然後自己用幻術變成奧丁,在阿斯嘉貫徹他的統治。索爾在打敗Surtur之後回到阿斯嘉,看到種種脫序。原本威嚴的眾神之王奧丁,成為糜爛的王座馬鈴薯,戲台上演著歌頌洛基的爛戲、庭園裡矗立著洛基的巨型雕像,索爾再笨也知道這是洛基在搞鬼。(這段看到麥特戴蒙我真的笑炸,其他戲中戲的演員也都是有來頭的)這段其實既好笑又悲哀。天龍八部的結局,慕容復瘋了,用糖果利誘幾個孩子對他跪拜,圓自己的皇帝夢。洛基現在就是這個狀態。他的野心到頭來,只能用戲碼和雕像自瀆,別人尊敬的、服從的,只是他冒充的奧丁,不是他。他還支開或放逐了所有可能會起疑的人,包括索爾 (他派索爾討伐Surtur,顯然是打著借刀殺人主意,豈料火巨人如此不堪一擊….)Sif、及海姆達爾。(三勇士沒有被支開,顯見洛基認為他們三個是笨蛋.....) 最迷人反派洛基淪落至此,令人唏噓。還好,這並不是洛基的終點。拜本片反派海拉之賜,洛基被迫與索爾站在同一陣線。雖然過程中還是不斷的耍小手段、企圖找到踩著他人活下去的辦法,包括在薩卡星跟宗師套交情、或是再次背叛索爾等。但索爾的一番話,給了洛基關鍵一擊。

 

「弟弟,我過去很敬愛你,我以為我們是會永遠並肩作戰的兄弟。但現在,我對你已經沒有更多期待了。你是你,我是我。」

(大意如此,具體用詞我忘了。)我對洛基的反應印象非常深刻。那是一個混合著落寞與解脫的複雜表情。彷彿他此刻才發現,儘管他不停試著從索爾那裡奪取權力、把索爾當成敵人,但他心中真正想要的,其實是索爾和其他人的尊敬。而此刻,可能為時已晚。結果,在電影的後半段,洛基不只重新與索爾並肩作戰,還上演了一個動人小橋段。索爾以為跟他對話的洛基又是幻象,於是拋了個東西過去,沒想到,洛基一把接住─這次的他是真身。臉上那抹微笑,象徵著他終於決定用真誠來交換自己希望獲得的認同。

 

然後,來談談真正的主角,索爾。除了某些搞笑的橋段讓我有破格感之外 (例如他在薩卡星上,一直被Valkyrie和宗師電擊…Hello?雷神怕電擊?),這一集的索爾經歷了兩個重要的成長。首先,他第二次失去了錘子,而且這次是整個毀掉。索爾的無助比第一集更甚,第一集那時他其實從來沒有真正認為自己失去錘子,只覺得喵喵錘在等自己回去,重新掌管一切。但這次錘子被海拉一掌捏碎,他才意識到自己過去多倚賴這柄錘子。後來他在意識中,跟已故的奧丁對話,「你又不是錘神索爾!(Youre not God of HAMMER.)」這句全場都笑了,但的確幫索爾找回了自己。另外一個成長,則是跟著劇情主軸「諸神黃昏」。索爾從《復2》的幻象後就一直擔心著這件事情,思考怎麼阻止。電影一開始他去單挑Surtur,也是因為在預言中,火巨人就是毀滅阿斯嘉的原兇。索爾一度以為自己擊敗Surtur,就成功阻止了「諸神黃昏」,然而奧丁壽終、海拉出閘,索爾這才發現,這個自己素未謀面的姊姊,才是阿斯嘉的末日。許多阿斯嘉軍人 (包含超級像雜魚的三勇士) 被海拉殺害、Sif和海姆達爾下落不明 (當然後來知道天眼通大叔去幫助一般人民了),索爾心痛且慌亂,他開始擔心「諸神黃昏」即將真的降臨。更甚者,即使後來索爾找回了雷神之力、還得到了洛基、浩克、與Valkyrie的助拳,竟仍敵不過超級強悍的海拉,甚至付出了一隻眼睛的代價。BUT,總是有個BUT,正當絕望感到達最巔峰的時候,索爾靈光乍現。他要洛基把火巨人的頭骨拋進永恆之火中─這是之前他們極力阻止Surtur做的事,因為這會讓Surtur獲得無窮的力量。包括洛基在內的人,都認為他瘋了,因為他們還沒跟上索爾的思緒。果然,之前被索爾擊敗並封印的Surtur,真的被永恆之火復活,且獲得了無與倫比的力量。他開始瘋狂地摧毀阿斯嘉的一切,包括已經在阿斯嘉君臨一方的海拉。一如預言所形容的,Surtur將會終結阿斯嘉,帶來「諸神的黃昏」─而索爾一行人親自促成了這件事。因為索爾終於認知到一個珍貴的事實:「阿斯嘉不是一個地方,阿斯嘉,是一群人民。」只要這群人還在,並且緊緊相繫,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阿斯嘉。於是,索爾跟洛基、海姆達爾、浩克、Valkyrie等人,帶著及時撤離的阿斯嘉人民,坐上救難太空船,開始了他們的流亡生涯。雖然此刻,他們已經沒有國土,但坐在駕駛座的索爾,這是他此生最像個國王的時刻。這兩波成長,讓索爾真正成為獨當一面的王者,而不只是個力量強大的英雄。因此,儘管這片一直、一直、一直在搞笑,但導演對角色的塑造,還是海放前兩集。而且電影對「諸神黃昏」的詮釋,有緊扣北歐神話中「毀滅/重生/輪迴」的概念,這點我很喜歡。

  

然後,是反派。自帶霸氣的凱特布蘭琪,站出來氣勢就已經先贏一半了。但很可惜,也只贏了這一半。海拉的戰力雖然真的很強,索爾聯合了那麼多盟友,還是打不贏她;但角色心境卻被寫得很淺,在被奧丁封印前就是個軍國主義者,解除封印後也在阿斯嘉大開殺戒、遂行恐怖統治。她的暴戾性格彷彿天生,沒有背景、沒有原因。電影沒有給她太多篇幅,敘述她以前跟奧丁的互動、性格的塑造等。導致她就只是個壞蛋,很帥、很強,but nothing else。最後的下場,看起來是在Surtur肆虐下吃癟,但也沒有明確演出她被消滅。私心期待凱特布蘭琪這個優異演員,還能有機會出現在MCU(機率約0.001%....Orz)

  

處決者Skurge,戲份和演出也都平平。但從屈服於權威、到省覺自己的良知、最後做出犧牲,其實這個心境轉折對不是英雄的我們來說,是能共鳴的。我們不一定真的有能力做出對抗、也不一定有勇氣第一時間做出犧牲。但也許,都會存在一個那樣的關鍵時刻,我們只沉睡卻未死去的良知會跳出來,讓我們做自己可以做、也該做的事情。另外讓我科普一下。反派陣容裡面還有一匹巨狼,被設定為海拉的坐騎。的確死亡女神的代步工具要這個等級才夠帥,但…其實他們在北歐神話中的關係不是如此。我就一次把被漫畫和電影整個弄亂的北歐神話原始設定講清楚好了:

1. 洛基在電影中的生父勞菲 (Laufey) ,在神話中其實是巨人族的女性,而且是奧丁的養母。

2. 承上,所以洛基的媽媽是奧丁的養母,奧丁和洛基其實是拜把兄弟的關係、而不是養父子。

3. 洛基處處留情,所以是許多奇特怪物或神祇的父親。其中跟女巨人安爾伯達 (Angrboda) 生的三個孩子,更是諸神黃昏事件中的關鍵角色。

4. 三個孩子中的長子,名字叫芬里爾 (Fenrir),嗯,其實就是電影裡那頭魔狼。他張口可以吞噬天地,在神話諸神黃昏中,他就吃掉了奧丁。

5. 次子是耶夢加得 (Jörmungandr),是一條巨蛇,在神話諸神黃昏中,跟索爾同歸於盡。但在電影中未出現。

6. 排行老三的小女兒是誰呢?嗯,就是冥后海拉。

(看完可以發現漫畫和電影的設定有多亂搞了吧?XD)

浩克也是本片一個亮點。浩克在這部電影的下落,是銜接《復2》之後。當時浩克 (注意,不是班納) 已經厭倦了被當成怪物的日子,於是雖然捨不得黑寡婦,還是決定跟著隱形戰機一起消失在雷達上。當時Fury還曾說這架飛機墜毀在斐濟,但在兩年後的《諸神黃昏》中,我們卻看到昆式戰機好好地停在薩卡星球..... (好我們不要管這是Fury說謊或是編劇忘了,也不要管以當時浩克的智商是怎麼把飛機弄到外星球去的.....)薩卡星球,以及星球上的宗師、競技場等設定,其實參考的是漫畫中一條專屬於浩克的支線《Planet Hulk》,這是個大受歡迎的故事,也被浩克迷封為浩克最重要的劇情之一,對於能把這故事跟《諸神黃昏》合流,並藉此把浩克和索爾這兩個要角拉回無限之戰,我覺得要給編劇拍拍手。在《Planet Hulk》中,浩克是被其他英雄「欺騙+放逐」到外太空的,跟電影是自我選擇稍有不同。但被丟到薩卡星球、以及被該星球領導者強迫在競技場中出賽,這兩點則如出一轍。不過在《Planet Hulk》裡並沒有索爾,結局是浩克不但成為競技場霸主,還帶領星球上的人民起義反抗暴政,最後成為薩卡星球的新領導人。(至於好景不常浩克的太空梭突然爆炸害死所有人之後憤怒的浩克決定回地球找英雄們復仇的部分就是另一個故事我就不提.....啊可惡講完了。)

 

回到電影,我們是第一次在MCU中聽到這個綠怪物說出完整的句子,這也證實了浩克雖是一個狂暴的人格,但並不是完全沒有理性。他看起來像是還沒長大的孩子,在班納消失的這兩年,慢慢的學習了語言的使用、及與人交際的基本邏輯。至於這兩年之內,為何班納完全沒有出現?班納和浩克這兩個人格之間,究竟關係如何?這我想等到《無限之戰》那篇再談。(如果我記得的話.....)浩克那純粹的力量,讓有他的打鬥戲都很好看,包括競技場跟索爾的PK,還有彩虹橋上跟芬里爾的決戰。但他在本片長出的人性,還有跟班納之間的關係,都把這個角色從一部有點失敗的起源電影,往前推展了不少。女武神Valkyrie則是一個很莫名的存在,劇情上感覺沒有什麼重要性;傑夫高布倫的宗師角色,至少讓薩卡星球上的情節,都很有笑點。繼GOTG讓星爵講出”Bitch”這個字之後,這部片再把漫威電影的尺度拓展到「性愛趴」。繼片頭的綑綁play之後又出現了觸手play……XD最後,來提一下導演Waititi。跟GOTGJames Gunn一樣,是一位風格非常鮮明的喜劇導演,他之前的《神鬼嚎野人》我沒看過,但有聽過一些佳評,說是一部很妙的片。他還有個特色是很愛在自己導的片中軋一角,猜猜看本片中是誰?是那個競技場中的石頭人。

多虧有他,用這種「毀滅式重建」,在第三集救起了這個系列。雖然我們不知道會不會有《雷神索爾4》,雖然我們不知道阿斯嘉何去何從,但這部電影讓索爾在《無限之戰》的出場,變得更有血有肉有份量。

 

MCU #20 蟻人與黃蜂女 (2018.07)

0422-21.jpg  

「丈母娘玩了三十年躲貓貓,終於被女婿找到。」

 

嗯,接下來是「因為目前只看一遍所以印象有點模糊如果有錯漏麻煩提醒我」系列第三集。本片接在MCU十年大作《無限之戰》後上映,幸也不幸。上一片把規格拉到了極致,數十名英雄參戰、戰場涵括整個宇宙。有些人會認為,《蟻人與黃蜂女》相形之下很淡、很小、沒有存在感。但也有人認為,看了那麼沉重的《無限之戰》後,剛好換換口味、看個輕鬆詼諧小品。我沒有不喜歡這部片,但必須承認,我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能分享的東西不多,那就再用一次條列方式來談吧。

1. 本片可以說是續集電影「不進則退」的好例子。上一集《蟻人》讓人眼睛一亮。而《蟻人》做得好的事,這一集也都有,但第二次看到,總覺得缺乏驚喜。大小視角切換的拍攝手法,上一集玩過;量子領域的奇幻視覺特效,《奇異博士》玩過。觀眾胃口養大後,拍續集會越來越難,這件事可能會成為終局之戰後,MCU開啟下一階段的隱憂。

2. 有一件事《蟻人與黃蜂女》做得比上一集更好,就是溫馨家庭喜劇的元素。《蟻人》雖然也是這個路線,但畢竟還有劫盜片的路數。本片已經完全就是迪士尼闔家收看的歡樂電影,滿滿的愛情親情倫理,裡面有三對父女 (我把Bill FosterAva這對有實無名的也算進去)、一對母女、一對夫妻、一對情侶。這些關係裡面,有些互動展現出來的情感,應該是本片表現最佳的部分。 

3. 雖然片名有兩個角色,但因為Paul Rudd的喜劇魅力實在出色,讓蟻人的存在感還是大過了黃蜂女。不過黃蜂女個人的格鬥場面比蟻人的更精采,應該是因為劇情設定上,Scott只是個小毛賊、Hope卻是個練家子,兩人的身手有差距也是很合理的。廚房那場戲,是好看的格鬥;街頭飛車追逐,則把大小變化的花招耍出些新意。上一集讓人驚艷大笑的湯瑪士小火車,這集換成了Hello Kitty糖果。然而這就是第一點提到的,雖然都滿好看滿精采的,但你就會覺得,嗯,這把戲上一集也玩過。

4. 這部電影讓我出戲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因為裡面許多動機或因果關係,都用了某些好像很科學的理由,但聽起來都很瞎。反正什麼都推給量子領域就好,量子領域的神奇不是你們瞭解的,量子領域就是這樣,量子領域說了算。

比方說:

a. Ava (幽靈) 因為被進行量子研究的實驗室爆炸波及,導致身體分子失衡。雖然擁有穿透物體的能力,但身體上也會痛苦不堪,甚至面臨即將消失的危機。 

b. 只有進入量子領域汲取能量,才能解除Ava的痛苦。

c. 因為Scott曾進入過量子領域,所以困在量子領域內的Janet,可以把自己的影像植入Scott腦袋,甚至像起乩一樣的附身在他身上和外界溝通。

d. 在量子領域待了30年,Janet就學會了讀心術,然後還剛好可以治療Ava的痛苦。

蛤?

.這樣看起來根本就是編劇有什麼需要搞定的事,就叫量子領域出來扛嘛!我知道科幻電影本來就不用對事實負責,但用同一個答案去回答太多問題,這個答案的可信度自然會打折扣。更別提那個拿來當預告片的神奇橋段:把整棟大樓咻一下縮小,像個登機箱似的拉走。之前一直強調,蟻人尺寸縮小、拳頭力道不會減少,那大樓縮小,重量為何卻變輕了呢?Hank Pym:那你怎麼不說機場大戰?蟻人尺寸縮小、拳頭力道不會減少;蟻人變大,力氣卻會變大?

嗯…….對不起,在這件事情上認真是我的錯。Orz 

5. 本片戲分比較多的反派,看起來是Ava幽靈,但其實她根本也稱不上什麼壞蛋,只是一個倒楣鬼、而想要的東西剛好跟主角們一樣而已。當然,還有另一個反派,就是那個黑市軍火商,他叫…..叫…..算了反正他真的很雜魚,記不起來很正常。因為善惡的對立不明顯,那麼劇情上就必須要讓各路人馬的價值衝突程度高一點。但因為前一點提到的瞎科學萬能論,讓這片的價值衝突,顯得並不是太有說服力。

6. 片尾畫面是重要的。這段畫面點出了幾件事:

《蟻人與黃蜂女》發生的時間點,是在內戰之後、無限之戰前。

Scott倖存,但Pym夫妻和女兒Hope,已經在彈指後成灰。

量子領域不受時空限制,又像我前面提到的,可以解決編劇想解決的任何問題,那麼有沒有可能變成時光隧道呢?有沒有可能是靠它復活所有變灰的人們呢?

這部片沒有不好看,真的。只是不是我的菜。

對我來說,它就是一部過場電影,然後跟大家打個招呼。

「嗨!我是黃蜂女!」

「嗨!我是黃蜂女她媽。而且,我也是黃蜂女!」

文_蜥蜴博士

 

「漫威電影宇宙模型神還原」電影影評懶人包#1~8#21   (第一彈) → http://bit.ly/2GsgZGx
「漫威電影宇宙模型神還原」電影影評懶人包#9~12#15 (第二彈) → http://bit.ly/2GuXQUj
「漫威電影宇宙模型神還原」電影影評懶人包#13~14#16(第三彈) → http://bit.ly/2GGsZ7B
「漫威電影宇宙模型神還原」電影影評懶人包#17~18#20(第四彈) → http://bit.ly/2GvcbjO
「漫威電影宇宙模型神還原」電影影評懶人包#19            (第五彈) → http://bit.ly/2GvccnS

 

覺得資訊有用的話,記得加入粉絲團喔

arrow
arrow

    陳山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