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文  實際操作(2)

題目:得與失

壹、啟(引論)—說明本文之主旨或強調主題之重要性

公式:什麼是()

解:什麼是得與失的真相

 

    西洋哲學家黑格爾以為凡是悲劇,都發生於兩種理想的衝突。

    人生又未嘗不是一個理想的衝突場,現實和舞台有一點不同,舞台上的悲劇生於衝突之解決,而人生的悲劇則多於衝突之不得解決。

    生命途程上的歧路儘管千差萬別,而實際上只有一條路可走,「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這是必然的道理。

    為什麼有人天天做明知極其無聊的工作,說極其無聊的話和明知極其無聊的朋友們,假意周旋?這都是由於「擺脫不開得與失」。因為人人「擺脫不開」,所以生命變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劇。

    「得失無動於衷,成敗就可超乎於外」世事的成敗得失,我們要知道不能取決於主觀的判斷,必須要以客觀的角度來衡量,所以我們對於萬事萬物的得與失,不需要太在意,因為得失之間本來就沒有絕對的標準和界線,何況成敗得失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有堅定的意志及持久的努力。

 

貳、承(正論)—正面申論主題

1/3▲正面論證法

      

2/3▲正面例證法

 

套用定律:歸納法()

公式:為什麼?

秘訣:化繁為簡,化零為整的方法

解:為什麼得與失會互為因果的關係

 

 

正面例證法

    綜觀今日社會風氣,「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已不復存在,即便有也寥寥可數。

    大家不論在做任何事情都已個人利益得失為前提,如此一來服務的道德心變沉淪在自私自利的陰影之下。

    所謂「助人為快樂之本」如果你助人未曾獲得快樂,那只是沒有真正發揮,「先失後得」的精神罷了。

    得與失是被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衡量的,往往一件事情,站在某一個角度來看,是有所「得」而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的時候,則有所「失」,得與失之間可說是沒有一定的標準。

    得與失既然沒有一定的標準,那我們就不需把得失看得太重,因為一個得失心太重的人,只會徒增自己的煩惱罷了。

    參加競賽必有所「得」,也必有所「失」,雖然競賽的結果沒有得到名次或獎狀,但是在另一方面,你卻多一份經驗,多暸解一些事物,多認識一些人情世故,那就是「得」,此時「得」就多於「失」那麼又何必計較微不足道的「失」呢?所以我們不需要太注重表面的「失」,而忽略真正的「得」。

    常言道:「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們實在很難說出得與失之間究竟誰是誰非,有些事情失去了,故會令人感傷,如母愛或一段純純的愛情,但是有些東西失去了,非但不可惜,反而是必須的,像人體的新陳代謝,因為細胞唯有不斷的在更新,人才能保持強壯。

    在事物得與失之間,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胸襟和氣度。

    因為一個人的偉大,在於他能處變不驚,不以得失為念,只要凡事盡心盡力,一切所為都是「盡人事,聽天命」,則「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所以人生的得與失,原本就沒有值得驕傲或悲哀的啊!

    世間沒有絕對的事情;能夠淡泊名利,拋開一切得失的人,也許會在錯誤中得到一些意外的收穫,「賽翁失馬」因禍得福「失就是得」「失就是受」「給就是取」「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因此不要把所有的得,都想得太美,太美的東西,有時候就是不美,「金有時而銷」「石有時而X」完美的事物,往往都會在「得」以後才會發現到它的某些缺陷。

 

正面例證法

    漢朝卓文君逃開富家的安逸,伴司馬相如,當罏賣酒,是能為戀愛擺脫一切的最好例子。

    魏晉,張翰在齊做大司馬東曹椽,一天看見秋風乍起,想起吳中菰菜X羹鱸魚膾,立刻就棄官歸故里。

    晉陶淵明做彭澤令不願束帶見督郵,向縣吏說:「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向鄉里小兒!」立刻解綬辭官,這是能擺脫祿位得失以行吾心之所安的人。

    麥克阿瑟將軍,在被解除遠東統帥和聯軍總司令時,他很平靜的對妻子說:「珍妮,我終於回家了」

    黃大洲當市長之過程

    某政要(宋楚瑜)因留級而廣結善緣。

    某親戚女兒和醫生談戀愛,醫生移情別戀,害她大病一場,當她生病時醫生正在度蜜月,病癒時,醫生車禍意外死亡,她豁然開朗大徹大悟,變得樂觀而積極進取。

    某義大利青年傑米,應徵一家最大化工廠落榜,在該地徘徊三月而不離去,某日工廠突然發生大爆炸,工廠全數員工死去,於是他寫一封信給負責人湯比利,說明如何改善廠房缺失,經湯比利看到後大為激賞,並重用他成為工廠負責人,十五年後,湯比利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並任他為新一代接棒人。

 

叁、前半部(反論)—反面申論主題

1/3▲反面論證法

      

2/3▲反面例證法

 

公式:如果不!

解:我們如果不能對得失有所取捨的話!

 

反面論證法

    世間有許多人徘徊崎路上,徘徊顧忌,既不能有所得,更不能有所失,世間也有許多人已走上這條路,又念念不忘那條路,結果也不免蹉跎時光。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是也,如果能這樣果決,悲劇便不會發生,悲劇之所以會發生,就在於既不肯捨魚又不肯捨熊掌,只在那垂涎打算,望待這山還有那山高。

    一般人總是先想到別人該為我做什麼,而很少想到自己該為別人做什麼,才會造成糾紛,導致爭執。

    這世間動盪歸根究柢,全是人類自私的慾念的造成,要改善此一現象,必須人人都有無私的精神,什麼叫做無私的精神?就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精神」不要太記較得失,而要努力奉獻。

    一般人的毛病不在「見不到」得失,而在於擺脫不開得失,「擺脫不開」便是人生悲劇的起源。

    要免除這種人生悲劇,第一須要「擺脫的開」消極的說是「擺脫的開」積極的說便是「提的起」「放得下」。

    認定一個目標,便要專心致力的往那走,其餘一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

 

反面例證法

    我有一位同學愛上了一個女子,他的父母極力的阻止他,他每次都向我訴苦,我告訴他說:「你既然愛她,就毅然不顧一切娶他就是了」他又說:「家庭骨肉的親情,能夠這樣置之不顧嗎?」我回覆他說:「事既不能兩全,你便趁早疏遠他」但是他到現在仍是猶豫不決,還是照舊叫苦。

    王尚義是一個大學生,喜歡哲學,厭惡醫學但是為了不拂逆父命,勉強念醫學院,終致罹癌症鬱鬱以終。

 

叁、後半部(旁論)—更深一層探討主題

1/3▲正面論證法

      

2/3▲正面例證法

 

套用定律:演繹法()

公式:應該是!

祕訣:化整為零,化簡為繁

解:我們應該是「得與失」以平常心來看待,既不患得患失,也不要等閒視之。

 

正面論證法

    我們不需過分注重得失,但也不能棄之不顧,人活在世間短短數十載,若兩手空空而來,也兩手空空而回,那就活得太悲哀也。

    有所「得失心」方能鞭策自己,朝理想邁進,若把「得失」看得太微不足道,那生活就會失去重心,日子就顯得太平庸,太無聊。

    因此唯有適度的「得失心」才能提高生活的境界,才能擁有一個奮鬥的人生。

    「遠於命者,不以得失維休戚」各行各業中的人,無論身分地位為何?都應該以「平常心」、和「理智」的態度,秉持著善良利他的原則,去衡量得失,不可短視近利,患得患失,以免造成心理莫大的負擔,終致一事無成。

    人們總覺得失去的東西,或沒有得到手的東西是最好的,諸如沒有結婚的戀人,沒有完成的學業,沒有錄取的工作,沒有賺到的錢……等等,其實當我們得到一件東西的同時,也必會失去一樣東西,在兩樣東西之中選擇其一,另外一件必會失去。

    我們不能都要,因此在人生途中,要經常重視那些我們所擁有的,而不要總為失去的惋惜感嘆。

    我們會覺得失去的東西可惜和可貴,那是因為它沒有真正屬於我們,因此我們沒有機會發現它的缺點,和對我們有害的地方。

    到手的東西有時候也會讓我們覺得累贅,那就證明那些失去的東西,假如沒有失去的話,也同樣會顯出它們有害的一面。

 

正面例證法

    釋迦牟尼當太子時,乘車出遊,看到生老病死的苦狀,變恍然大悟解悟人生虛幻,把慈父嬌妻愛子和王位一齊拋開,他深夜遁入深山,靜坐菩提樹下,冥心默想解脫人類最苦的方法,是這古今第一個知道擺脫的人。

    其次如蘇格拉底,如耶穌、屈原,為保持人格而從容就死,能擺脫一般人所擺脫不開的生活慾,也很可廉頑立儒。

    如柳宗元,李時珍,馮諼為孟嘗君買義。

    史可法、文天祥堅持操守而壯烈成仁,不計個人得失,都是以國家之得失為前提的忠貞愛國精神。

 

肆、合(結論)—提出個人具體見解

公式:怎麼樣!

解:我們怎麼樣以面對「得與失」的正確態度來再造人生?

 

    我們要記取這次的「得」讓它成為以後自己行為的準則

    讓「失」鞭策自己,使生活走向更完美的境地

    西洋有句俗諺:「不要想著別人該為自己做什麼,要先想到自己可以為別人做什麼?」這就是一種服務的無私精神。

    有了這種精神社會上一些艱難的工作,諸如照顧孤兒無依的老人……等等,才會有人去做。

    或許有人認為這些奉獻者的行為很傻,因為他們只有付出而所獲得的報酬幾乎等於零,但是他們在心靈上,精神上的充實,卻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體會的。

    人生在世雖然只有短短數拾寒暑,但每個人都應當以服務為目的

    只要是應當做的,雖然艱難橫阻,亦必須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去做

    雖然自己無法享受成果,卻為後來者開出一條路,等到回顧後人在自己庇蔭下,得以繼續前進,那不也是收穫嗎?

    因此人生當以服務為目的,因為別人付出,最後才享受成果

    這就是先事()後得的真諦,也只有這種人生觀,才可以帶給社會更多的益處,更加充實我們的生命。

    成功來自於堅定的信心,和積極的進取,當我們失去很多的時候,我們應該盡力的把它全部埋葬,讓成熟的心靈再次長滿串串成功的葡萄,受挫越多的人,要化淚水為堅忍的內心,要在「失」的際遇中,去尋找得的補償

    當我們有所「得」時,千萬不可志得意滿,得意忘形,反而應該更加努力,更加有恆心和毅力,使自己更上一層樓,以期確保已「得」的部份。

    不幸有所「失」時,更不可氣餒,灰心喪志,反而要記取經驗教訓,奮發向上,並且要認清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只有艱百忍以圖成才會有所作為

    世事如行雲流水,隨遇而安毋以妄想戕害真心,毋以憂患傷元氣,如果一個人遇得意則喜遇失意則憂,便是被環境的順逆所差遣,使得自己不能把持己見,也不能為自己作主,每個人應該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一切成敗得失,都在我們自己

    天下一切的榮辱得失,只要無愧於天地即可所以得失之間無須太在意與計較,重要的是你這一生中面對「得與失」的過程,所表現的態度與精神

 

        延伸閱讀

作文文章之組織(1)

作文實際操作(1)

作文實際操作(2)

 

覺得資訊有用的話,記得加入粉絲團喔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陳山姆 的頭像
    陳山姆

    S & V 玩樂誌

    陳山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